-
理工类院系
-
-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金融数学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信息安全 物联网工程
- 化学学院 化学 应用化学
- 物理学院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测控技术与仪器
- 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生物医学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班)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工业设计 机械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交通工程
-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冶金工程
- 建筑学院 建筑学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 管理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 物流管理 工业工程 电子商务
-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 生物信息学 植物科学与技术
- 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 工程力学
- 生态与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类 遥感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
人文类院系
-
- 商学院 经济学 经济统计学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会计学 财务管理 工商管理
- 旅游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市场营销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社会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政治
- 法学院 法学 知识产权
-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 广告学 广播电视学 网络与新媒体
- 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英语 俄语 日语 德语
-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教育学院 教育学 应用心理学
- 哲学学院 哲学
- 历史学院 历史学 考古学 世界史 人文科学试验班
- 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馆学 档案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体育学院(校本部) 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含声乐、器乐) 音乐学 舞蹈学(含艺术舞蹈、国标舞)
- 美术学院 绘画(含国画、油画) 雕塑 视觉传达设计
- 书法学院 书法学
- 医学类院系
- 综合院系中心
学院网址:
联系电话:0371-67783118
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63年的原郑州工学院基础部。2001年4月成立宝马bm555线路检测工程力学系;2011年11月更名为宝马bm555线路检测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2019年5月更名为宝马bm555线路检测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9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4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0人。拥有兼职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4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人、河南省领军人才和中原教学名师各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河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3人,设有“工程力学”学科河南省特聘教授岗位。
学院现有工程力学、安全工程两个本科专业。
学院设有力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力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环境(安全工程方向)专业硕士授权点。力学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均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拥有教育部“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创新团队、河南省力学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河南省“聚合物微纳成型技术与先进制造”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高校“聚合物微纳成型”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断裂力学及工程安全”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新型城镇绿色建材与结构”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等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6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20项。
学院现为河南省力学学会的挂靠单位,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微纳成型技术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河南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微成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过程传热与节能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微纳成型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建筑安全与防灾减灾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绿色复合建筑材料与结构国际联合实验室、软物质极端制造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聚合物微纳成型技术河南省创新引智基地、郑州市结构与设备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学院现有本科生1000余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250余人。近年来,学院学生先后荣获河南省最美大学生、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奖、徐芝纶力学优秀学生奖等称号;先后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奖励200余项,获得各类专利发明授权140余项,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被SCI、EI收录50余篇。学院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本科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40%以上,其中80%以上被985高校录取。近年来,学院已有400余名毕业生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大学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知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院与日本大阪大学、神户大学,韩国中央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签订交流合作协议,先后选送数批本科生赴日本大阪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交流访学,已选派多名博士、硕士到美国、日本进行联合培养。